TaNaKh
於基督徒來說,《聖經》包括《舊約聖經》和《新約聖經》兩部份:《舊約聖經》成書於耶穌基督出生之前,《新約聖經》則在耶穌基督復活升天後寫成。可是,猶太人認為《新約》只是教會後來添加的作品,並不接受它是神的話語,更不接受它的權威。對於猶太人來說,《聖經》只是我們稱為《舊約》的那部份,他們稱之為תנך(TaNaKh)。
TaNaKh(תנך)是由「律法書」(Torah – תורה)、「先知」(Nevi’im – נביאים)及「著作」(Ketuvim – כתובים)三個希伯來字的首個字母所組成的「字彙」,代表《希伯來聖經》(即:《舊約聖經》)的三個部份。猶太人把《希伯來聖經》分成「律法書」、「先知」和「著作」三個部份,跟基督徒對《舊約聖經》的分類並不相同,各部份包括的書卷表列如下:
「律法書」 Torah תורה |
「先知」 Nevi’im נביאים |
「著作」 Ketuvim כתובים |
創世記 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 |
約書亞記 士師記 撒母耳記 列王紀 以賽亞書 耶利米書 以西結書 何西阿書 約珥書 阿摩司書 俄巴底亞書 約拿書 彌迦書 那鴻書 哈巴谷書 哈該書 西番雅書 撒迦利亞書 瑪拿基書 |
詩篇 箴言 約伯記 雅歌 路得記 耶利米哀歌 傳道書 以斯帖記 但以理書 以斯拉記 尼希米記 歷代志 |
猶太會堂的安息日聚會每週都誦讀「律法書」,拉比把「律法書」分作五十四段,每週誦讀一段,全年就把整卷「律法書」誦讀一遍。按著每一段「律法書」的內容,每週亦會選讀先知書的相關段落。此外,會堂在五個猶太節期的聚會中,亦誦讀特定書卷,它們是:普珥節─以斯帖記;逾越節─雅歌;五旬節─路得記;聖殿被毀紀念日─耶利米哀歌;住棚節─傳道書。按著以上的「讀經」編排,猶太人窮盡一生,也不一定把全卷《希伯來聖經》閱讀一遍,難怪有不少猶太人第一次聽聞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時,以為它是記載於《新約》的基督徒作品了!
本文刊於第41期通訊